​跟一位日本比亚迪车主聊了聊,才明白我们对「出海」有多天真

AIGC动态5小时前发布 geekpark
51 0 0
​跟一位日本比亚迪车主聊了聊,才明白我们对「出海」有多天真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中国车企出海挑战日本市场比亚迪电动车渗透率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已接近60%的渗透率,自主品牌竞争激烈,出海成为车企生存的必选项。然而,比亚迪作为中国车企出海的代表,在日本市场的表现揭示了国际化之路的复杂性。尽管比亚迪在日本三年仅售出7123台车,但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66%,9月单月销量首次突破800台,显示出增长潜力。日本电动车渗透率仅为1.7%,充电桩数量远低于中国,市场仍以燃油车为主导。

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本土车企如丰田、本田的展品仍以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为主,电动化进展缓慢。丰田展示的多为概念车和经典燃油车型,电动化战略依赖中国生产的bZ4X返销日本;本田和日产推出的电动车型也缺乏突破性创新。相比之下,比亚迪作为参展的唯一中国车企,展示了针对日本市场定制的K-EV RACCO和插电混动车型海狮06DM-i,同时布局商用车领域,如纯电卡车T35和电动巴士。

比亚迪在日本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日本市场封闭,本土品牌占据95%份额,国际品牌仅占5%。比亚迪通过建设销售网络和本地化策略逐步渗透,计划2025年底建成100家经销商。价格方面,比亚迪ATTO 3在日本售价约为国内的1.7倍,与同级燃油车持平,但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限制了补贴优势。尽管如此,比亚迪已在日本电动大巴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乘用车销量超过丰田纯电车型。

日本电动车消费者以40-50岁、拥有独栋住宅的家庭为主,他们更看重充电便利性和使用成本。一位比亚迪海豚车主的选择反映了日本消费者的谨慎态度:他们倾向于成熟技术,且对实体销售和售后服务有较高要求。日本市场对电动车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辅助驾驶等功能尚未成为主流需求。

中国车企出海并非简单的技术或价格优势输出,而是需要适应本地市场规则、文化习惯和消费者心理。比亚迪在日本的案例表明,国际化是一场长期战役,关键在于建立信任和品牌认可。只有当中国品牌成为当地消费者的自然选择时,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尽管目前销量有限,但比亚迪的探索为其他中国车企提供了宝贵经验。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724字 | 19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