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2025年的上海车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景象,流量潮水褪去,车展回归技术和产品的本质。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原本位居幕后的零部件供应商们越来越多地走到台前,甚至有一种“反客为主”的态势。华为智能、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小马智行等供应商以独立展商的身份亮相,成为展会新的关注点。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供应商从幕后走向台前,不仅是展示空间的变化,更是汽车产业供应链结构转型的体现。传统燃油车供应链是一个森严的金字塔体系,整车厂是绝对的“链主”,而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加速转型,动力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新供应商的加入,产业链逐渐转向网状结构。原本不起眼的芯片、动力电池供应商,直接跳过一级供应商,与整车企业展开合作。这些供应商提供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部件”,而是核心技术、平台或解决方案,如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和地平线的辅助驾驶方案,直接影响了电动车的续航、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供应商地位的提升,也反映了“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现实。华为、地平线、Momenta等软件和芯片公司,凭借其技术门槛和对产品性能、用户体验的直接影响,成为车企的重要合作伙伴。智能化加速的背景下,功能迭代和体验提升更多地依赖软件和算力,智能汽车正走智能手机曾经走过的路。
此外,中国市场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全球最大的潜力市场,到最大、最赚钱和最具成本及效率的市场,再到全球车企加强综合竞争力的“健身房”,中国已成为一个必须快速迭代、供应链有韧性的竞技场。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都在喊“在中国,为中国”,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海外供应商也在加速本土化。例如,安波福推出了多款100%本土化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深度集成了智能座舱系统、L2+ ADAS、自动化泊车功能以及车身控制系统,有效缩减了成本并简化了设计与验证流程。
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台前,是汽车产业转向智能化的必然趋势。曾经毋庸置疑的“链主”——车企的核心价值正在向那些掌握电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的供应商倾斜。未来的汽车竞争,已远不止于品牌之间的单维较量,而是一场多维度的综合博弈:既是对核心供应链的掌握,也在于对关键技术生态的选择。谁能在新价值链中占据关键位置,谁就能拿到通向未来的钥匙。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281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