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大变局:游击战已死,大兵团作战开始

AIGC动态2天前发布 geekpark
180 0 0
中国车市大变局:游击战已死,大兵团作战开始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汽车市场整合规模竞争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过去的扩张策略转向了以规模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变化,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后,2021年年底达到14.8%,如今更是接近50%。这一趋势不仅带来了销量的激增,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狂欢,特斯拉和蔚来等新势力品牌的市值一度超越传统车企。

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车企的策略开始从“撒豆成兵”转向“大兵团作战”。吉利汽车和蔚来等企业纷纷通过整合子品牌和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竞争力。吉利计划收购极氪的全部股份,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蔚来则调整了旗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的组织架构,将其整合进入主品牌体系。这些举措反映了市场从“游击战”向“大兵团作战”的转变,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成为竞争的关键

政策导向也在推动这一趋势。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等企业的重组计划,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新能源市场从“蓝海”变为“血海”,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的多元化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和营销战成为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车企的整合和资源集中成为必然选择。多品牌战略的劣势逐渐显现,子品牌在供应链、研发和市场定位上的重叠导致效率低下。通过整合,车企可以将资源集中到核心品牌和优势技术上,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极氪与吉利合并后,将共享技术体系并优先利用吉利的产能,预计到2025年极氪的产能将提升至70万辆,资本开支减少50亿元。

规模效应是车企生存的基础。年销量超过100万辆被认为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要条件,而年产量低于200万辆的企业可能难以存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甚至预测,未来三年内,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势力品牌可能无法独立存在。在这场“大兵团作战”中,体系化能力和战略执行力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企业需要在研发、供应链、制造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的成本优化。

技术迭代的速度也在加速竞争。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使其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占据了先机。2024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达到542亿元,同比增长36%。此外,全球化布局和本地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4年达到641万辆,同比增长23%。上汽、奇瑞和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整车出口、散件出口和品牌收并购等方式,正在从“出口”向价值链“出海”转型。

丰田公司的全球化历程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借鉴。丰田通过性价比和新技术,完成了从整车出口到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转型。中国车企正在“摸着丰田过河”,通过插电混动和增程技术开辟新的出海路径。

中国汽车市场正站在决定未来格局的十字路口。在这场“大兵团作战”中,胜负手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比拼,更是组织、管理、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无法完成这一转型的企业,即便在“游击战”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也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337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