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交付”到“价值交付”,AI步入“工业化”时代 | ToB产业观察

AIGC动态6小时前发布 TMTPOSTAGI
60 0 0
从“项目交付”到“价值交付”,AI步入“工业化”时代 | ToB产业观察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工业化价值交付模型工厂应用场景政策支持

AI领域从“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的转型速度远超传统行业,仅用3年便跨越了西方国家200年、中国70余年的工业化历程。当前AI落地已从“项目交付”升级为“价值交付”,这一趋势在红杉资本会议上获得OpenAI、谷歌等150位行业领袖共识,强调下一轮AI的核心是“收益”而非工具。中国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三阶段目标:2027年AI与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智能体普及率超70%;2030年普及率提升至90%;2035年全面进入智能社会。政策通过建设中试基地加速技术产业化,为智能体发展提供支撑。

国内外AI发展路径差异显著,中国凭借应用场景优势走出一条特色道路。浪潮集团肖雪指出,国际以基础理论、算力驱动为主,而中国延续互联网时代的成功经验,依托全产业链、统一市场和政策执行力,在移动支付、健康码等场景实现突破。中国企业无需直接对标OpenAI的基础模型,而应聚焦垂直行业结合,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这种“应用之道”与国外强调金融属性、算力属性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AI工业化面临效率、成本、质量三大核心挑战。传统模式下,政务问答模型需5名工程师耗时1个月标注数据,制造周期达90人天;企业单独采购算力导致单模型成本数千万,全球AI公司研发投入增长45%但商业化率不足30%。模型质量受限于业务匹配度与数据问题:金融与零售行业需求差异显著,而企业数据分散在数十个孤岛系统中,有效数据占比低于10%,80%项目因数据问题停滞。肖雪认为,这种依赖人工经验的“手工作坊”模式是阻碍规模化的主因。

模型工厂模式通过工业化生产破解困境。浪潮云构建包含九大单元的人工智能模型工厂,以标准化流程重塑AI生产链。数据车间通过11道工序清洗、合成数据,确保安全与质量;模型车间用8道工序完成调优训练。该模式将模型制造周期压缩至20人天,效率提升75%。全球已建成4个类似工厂,美的荆州工厂即将投产,标志着集约化生产成为行业趋势。肖雪强调,模型交付仅是服务起点,AI已进入“价值交付”时代。

AI的终极目标是像水电一样普适化。政策明确2030年智能体普及率超90%,但实现这一目标需克服技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瓴羊副总裁林永钦指出,企业应聚焦智能体与业务场景的结合而非技术迭代。从工具到价值、从作坊到工厂的转型,不仅重塑产业形态,更推动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其核心在于通过工业化手段实现效率、成本与质量的平衡,最终释放AI的商业与社会价值。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813字 | 12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