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大师加持,「电影精神」怎么造就AI剧场?

AIGC动态49分钟前发布 aitechtalk
41 0 0
奥斯卡大师加持,「电影精神」怎么造就AI剧场?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影像电影创作技术创新故事叙事影视行业

73岁的传奇影人鲍德熹与爱奇艺合作推出“AI剧场”创作营,标志着影视行业对AI技术的一次深度拥抱。作为奥斯卡获奖摄影师,鲍德熹坦言自己“奋不顾身地转型”,决心驾驭AI技术实现创作理想。这一项目不同于市面常见的AI视频比赛,其核心在于聚焦15分钟以上的故事片创作,强调叙事美学与专业影像标准的结合。创作营通过编剧艺术、镜头语言、AI实用技巧等系统课程,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从创意到分发的全流程支持,最终将选拔15支团队的作品登陆国内首个AI剧场。

“好故事”被置于技术之上,成为AI影像突破的关键。鲍德熹指出,15分钟的短片需要完整的电影构造,比长片更考验节奏把控能力。爱奇艺副总裁朱梁将该项目类比为“创投”,由鲍德熹全程参与评审,确保内容达到专业水准。创作营的特殊性在于将AI工具视为严肃创作手段,而非简单的娱乐玩具。课堂中,两代创作者共同探讨配乐设计、情感传达等专业课题,鲍德熹特别强调:“当AI让个人独立创作成为可能,创作者的全面专业修养反而更加重要。”

技术实现层面,爱奇艺智能制作部搭建了稳定的AI工作流平台,通过工程化方案解决模型选择与流程优化问题。朱梁表示,团队正收集创作反馈以推动工具迭代,为未来AI内容工业化铺路。在分发端,“AI剧场”厂牌以高端定位区别于普通AI短视频,试图建立用户对精品内容的心智认知。朱梁以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型历程类比,认为AI终将融入主流创作,而当前阶段需要专属场景培育市场。

面对“AI是否取代人类”的行业焦虑,鲍德熹以自身转型为例发出积极信号。他鼓励从业者主动适应技术变革,而非恐惧更替。创作营中通宵工作的年轻人们,正以实践验证着AI与专业创作融合的可能性。这场实验若成功,或将加速AI成为影视生产标准工具的步伐,其意义远超短期技术演示——它既是对创作平权时代的回应,更是对“超级个体”创作者综合能力的全新定义。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574字 | 15分钟 ]
【原文作者】 AI科技评论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