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想星环OS架构负责人黄震:自研不是我们的口号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操作系统、自研技术、汽车行业、开源生态、团队协作
理想汽车自研操作系统星环OS的从零起步与快速发展,展现了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路径。2021年全面启动的自研项目由CTO谢炎主导,初期团队规模约200人,通过矩阵式组织架构实现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的平衡。两个互补团队的设计避免了技术决策的封闭性,确保资源聚焦核心价值领域,这种结构成为后续快速迭代的关键支撑。
技术路线的选择体现了务实创新理念。星环OS没有盲目追求全栈自研,而是基于业务需求选择性突破,在虚拟化层实现纯自研,内核层则采用Linux定制方案。2024年完成八次迭代后,系统在L9 Max车型实现200万行代码验证,芯片适配周期从行业平均180天压缩至28天,适配成本降低75%。这种效率提升直接带来了芯片选择自由度的质变,使理想能够基于交付时间、成本等硬指标自由组合不同架构芯片。
组织管理方面,严格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确保了技术投入与商业价值的紧密绑定。每个项目需通过跨部门决策小组的持续审核,包括财务、人力等多维度评估。操作系统团队曾经历半年论证周期,通过原型开发和价值换算证明技术可行性,这种机制有效避免了跟风式研发。李想本人深度参与关键节点决策,特别关注用户价值和可量化指标的达成情况。
开源战略的快速推进凸显差异化竞争思维。2024年3月宣布开源后,理想联合16家生态伙伴建立社区,通过工具链分层释放(简化版/增强版)降低行业使用门槛。技术负责人黄震指出,跨域融合需求是吸引合作伙伴的核心因素,自研系统打破了传统黑盒模式下的创新壁垒。在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系统实现了通信总线替代、异构计算框架等突破,与自研芯片团队的协同设计更创造了软硬结合的独特优势。
当前发展阶段,团队正从”0到1″转向”1到10″的深化。域控制器整合、芯片协同优化、工具链完善构成主要方向,这些工作将持续强化系统在性能成本比和开发效率上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对”自研”保持审慎定义,更强调实际控制力和指标提升而非形式上的完全自主,这种务实态度贯穿于从架构设计到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5902字 | 24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