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张宁:Robotaxi运营明年底盈亏平衡,车队规模今年将超千台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无人驾驶、Robotaxi、商业化、技术升级、资本回暖
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阶段,其第七代车型通过全车规设计、标准化零部件和自研域控系统,将自动驾驶套件成本降低70%,实现24小时运营的盈亏平衡。副总裁张宁透露,当前车队规模年底将达1000台,用户留存率超80%,核心客群为科技爱好者和年轻群体。随着政策放开和规模扩大,数万辆级运营将覆盖公司整体成本,标志着行业从技术验证转向可持续商业模式。
技术迭代方面,第七代Robotaxi采用双圈传感器布局和冗余底盘设计,确保L4级安全标准。与主机厂合作的特制车型虽成本略高,但通过规模化采购已接近主机厂定价水平。张宁强调,L4与L2存在本质差异:前者需360度感知覆盖和全系统冗余,后者受限于消费级成本难达同等安全级别。Waymo每周25万次全无人服务的数据,印证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
资本层面,2024年行业融资回暖与2018年的盲目乐观形成对比。此轮投资更聚焦实际运营能力,Waymo估值回升至700亿美元,其在美国市场30%的份额印证了Robotaxi对传统出行的替代潜力。张宁认为,特斯拉等车企宣称通过OTA升级实现L4的说法不现实,真正的无人驾驶需重构硬件架构和验证体系。
关于市场拓展,小马智行采取差异化策略:国内加速商业化,海外稳步培育。中东因政策开放成为最快落地区域,而欧洲则因长周期认证更侧重长期布局。张宁预测,当Robotaxi在数十个城市铺开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版本才具备推出条件,现阶段仍以运营验证为核心。
安全记录上,小马智行保持零主动事故,其工程文化将急刹等保守策略置于体验之上。50万小时纯无人驾驶数据为系统可靠性提供支撑,但公众认知与技术实际成熟度仍存差距。第三方短程测试难以反映AI系统在长尾场景中的稳定表现,这需要更大规模的数据验证。
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幸存企业通过技术突破赢得资本回流。张宁指出,未来两年Waymo或特斯拉可能成为全球出行市场的重要变量,而中国玩家需在规模化运营和政策突破中寻找机会。随着成本下降和用户习惯养成,无人驾驶融入日常生活的拐点正在临近。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5693字 | 23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