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短剧人,涌向郑州「淘金」

AIGC动态1天前发布 geekpark
67 0 0
新一代短剧人,涌向郑州「淘金」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短剧行业郑州发展产业升级内容创新AI技术

2024年至2025年,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郑州成为这一变革的核心舞台。这座被称为「竖店」的城市,凭借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从业者和资本。官方数据显示,郑州的拍摄成本比一线城市低30%-40%,投资回报周期缩短3-6个月,现有15家影视基地和800多家企业,每天承载约80个剧组拍摄。政府通过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和开放文化IP,推动产业集聚,同时盘活闲置空间,如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和绿地集团的「剧引力」短剧基地,为行业提供了高效的生产环境。

内容创作正经历从「爽感」到「质感」的转型。红果短剧通过「果燃计划」推动精品化,涵盖非遗、普法等多元主题。新锐厂牌「熊和兔」则以类型创新为核心,强调通过独特作品建立影迷文化,而非简单复制爆款。「动漫社」创始人汤明明提出「真、善、美」的演进框架,认为精品化需要从满足欲望转向情感共鸣和价值表达。导演杨盛熙指出短剧的叙事核心是「重复节拍」,而《一品布衣》的制片人余帅则强调「人物弧光」的重要性,两者共同揭示了短剧的独特魅力在于人物关系的快速变化。

行业生态的痛点与技术进步并存。盗版、抄袭和人才标准缺失是当前的主要挑战,但AI技术正在重塑生产流程。中文在线通过AI将制作环节从11个压缩至3个,月度产能提升至1300分钟,并降低商业试错成本。AI还实现了「创作的平权」,让经验较少的从业者参与核心生产,同时助力内容出海的本土化。抖音集团开放6万部网文IP,为创作者提供故事来源。尽管AI无法替代艺术家的创造力,但其效率革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郑州的短剧热潮不仅是成本优势的结果,更反映了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这座城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激活了产业活力;创作者通过方法论创新,推动内容价值提升;而AI等技术则为行业未来提供了基础设施。短剧行业的下半场竞争,将取决于谁能构建更高效、公平和前瞻性的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郑州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志着短剧从草莽时代迈向黄金时代的关键转折。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758字 | 16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