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开启第一波降价潮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机器人、降价潮、市场需求、技术突破、租赁生态
机器人行业正通过降价策略加速市场普及,厂商通过细分需求分层和成本优化推动价格下探。宇树科技率先将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从65万元降至3.99万元,松延动力则推出万元内的教育型产品Bumi。行业数据显示,当前1米以下机器人价格普遍低于10万元,1.7米以上仍维持在30-50万元区间,价格与功能限制直接挂钩,形成”按价分配”的市场格局。成本控制手段包括材料革新、轻量化设计和高自研比例,厂商主动压缩毛利率以促进普及。
技术迭代与运营创新同步推进,为商业化落地铺路。智元机器人建立租赁生态联盟,提供零首付金融方案,并推出0代码的灵创平台,支持普通人通过视频生成机器人动作。宇树科技的全身遥操作技术已能复现踢球、家务等复杂动作,在自主智能尚未成熟阶段,通过”人类分身”模式采集场景数据。这类技术同时适用于危险环境作业,但通信延迟和触觉反馈仍是技术瓶颈。
2025年被视为规模化商用关键节点,预计年销量突破1万台。厂商通过功能分层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万元级产品侧重教育陪伴,中端机型强化交互展示能力,高端产品仍聚焦工业场景。降价潮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对真实场景数据的渴求,通过扩大用户基数加速算法训练,为最终实现自主智能积累基础。当前演示成果多依赖人工操控,完全自主执行复杂任务仍需技术突破。供应链成熟和量产规模扩大将持续推动成本下行,但工业级应用的成本效益平衡尚需时日。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404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