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创业、空间智能、ImageNet、AGI
李飞飞,被誉为“AI教母”,近日以创业者身份接受了YC的采访,深入探讨了AI发展的瓶颈及其初创公司World Labs的目标。她指出,当前以语言大模型为代表的AI繁荣存在根本性局限,教会AI理解、生成并驾驭物理世界的复杂性远超文本处理。她认为,空间智能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缺失的关键拼图,而World Labs将致力于攻克这一难题。
李飞飞回顾了她早期创建的ImageNet项目,该项目在2009年发布,至今已有超过8万次引用。ImageNet的诞生源于当时数据稀缺的背景下,她与团队希望通过大规模图像数据库推动计算机视觉的发展。ImageNet的开源和挑战赛为AI领域设定了基准,并在2012年迎来了“AlexNet时刻”,标志着深度学习的突破。这一突破不仅归功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还得益于GPU和数据的结合,推动了AI的快速发展。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李飞飞强调了从物体识别到场景理解的转变。她提到,ImageNet解决了物体识别的问题,而后续的研究则进一步推动了图像描述和生成技术的发展。她的学生Andrej Karpathy等人在图像描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而生成式AI的兴起则实现了从文本生成图像的飞跃。李飞飞认为,AI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而她本人也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参与并推动这一变革。
李飞飞指出,空间智能是AI发展的下一个关键挑战。与语言模型不同,空间智能涉及对三维世界的理解、生成和推理,其复杂性远超一维的文本处理。她认为,若没有空间智能,AGI将是不完整的。World Labs的目标正是构建一个能够捕捉三维结构和空间智能的“世界模型”,这将为元宇宙、机器人学等领域带来巨大应用价值。
在谈到创业与学术的区别时,李飞飞建议博士们去研究那些产业界难以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她认为,学术界应专注于“北极星问题”,即那些具有长远意义且难以通过资源投入快速解决的挑战。同时,她也鼓励年轻研究者保持好奇心,全身心投入研究,而不必过于关注外界的快速变化。
李飞飞还分享了她从学术界转向创业的心路历程。她强调,创业需要明确的商业目标,而读研则应基于强烈的好奇心。她本人多次选择从零开始,无论是开洗衣店还是在没有计算机视觉教授的院系任职,她都乐于接受挑战。她认为,这种“从零开始”的心态是她成功的关键。
最后,李飞飞讨论了开源策略的重要性。她认为,生态系统在多种开源策略并存时会更健康,不同的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商业模式选择合适的开源方式。她支持保护开源,认为这对学术界和私营部门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李飞飞的访谈深入探讨了AI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空间智能的挑战及其对AGI的重要性。她通过回顾ImageNet的历程,展望了AI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年轻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7006字 | 29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