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智行陷入「停摆传闻」的始末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智驾公司、停工停摆、资金冻结、高管离职、技术短板
曾经的智驾明星企业毫末智行已陷入全面停摆状态。2025年11月22日,公司突然发布全员停工通知,办公场所断网且多项费用逾期未缴。内部员工透露,长城汽车派驻的人力负责人直接以”公司没有钱”为由驳回所有审批,公司账户据传已被冻结。目前300名在职员工面临社保断缴、工资拖欠问题,部分员工合同到期仅获口头通知终止且无补偿。
资金链断裂背后暴露出股东博弈的深层次矛盾。尽管2024年上半年公司账上仍有4亿元现金,但长城汽车未选择输血救助,反而向竞争对手元戎启行投资1亿美元。知情人士称,长城与小股东因收购价格及员工安置问题陷入僵局。投资人直指公司治理的核心症结在于”投票权与决策责任分离”——管理层持股比例不足个位数,实际控制人魏建军持股37%却未承担相应责任。
技术层面的短板加速了公司溃败。作为早期采用高通芯片的智驾企业,工具链不完善导致NOA方案多次跳票,错过关键量产窗口期。内部技术评估显示,感知模块存在系统性缺陷,障碍物识别、车道线检测等基础功能表现不佳。这与其作为国内首批L2+量产企业的先发优势形成鲜明反差。
长城系高管全面接管预示控制权转移。2025年4月的人事调整中,长城汽车出行域总监魏宏出任董事长特别顾问,实际接管经营决策;技术高管持续流失,三大高管之一的甄龙豹已转投赛力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董事长张凯提出离职传闻,但其仍在组织架构中,反映出过渡期的管理混乱。
公司现状折射出智驾行业残酷的生存法则。早期7轮融资吸引长城控股、高瓴等知名机构,但最终因技术路线选择失误、股东博弈和管理层话语权缺失而崩解。员工透露,现代汽车订单未能扭转颓势,关键权限被长城收回后,章程审批和付款流程完全停滞,彻底失去自救能力。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749字 | 7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