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研发中的 AI 转型:网易多 Agent 系统与知识工程实践

AI-Agent2小时前发布 ai-front
56 0 0
游戏研发中的 AI 转型:网易多 Agent 系统与知识工程实践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编程游戏研发知识工程代码审查团队协作

网易游戏高级技术经理林香鑫在AICon 2025北京站的分享中,系统阐述了大模型在游戏研发中的落地实践。游戏行业面临的核心困境在于代码理解成本高企——千万行量级的代码仓库、跨职能协作的复杂性,以及快速迭代导致的技术债务积累,使得研发人员将大量时间消耗在信息获取和调试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构建了融合知识工程与多Agent系统的智能研发体系。

知识工程的突破性实践体现在对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系统化治理。通过代码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将AST解析、调用链分析与工单数据融合,形成可交互的”代码地图”,使开发人员能通过自然语言查询快速定位4万行代码的核心逻辑。同时,结合RAG技术对策划文档、引擎API等异构数据进行统一归集,形成持续迭代的团队知识库。在某国际知名游戏项目中,该系统将日常信息检索时间从20%降至可忽略水平。

Multi-Agent架构的创新应用显著提升了代码生成质量。区别于通用编程助手,团队研发空间通过定义引擎版本、编码规范等200余项团队特征,使AI生成的代码风格匹配率达92%。结合云端知识库的支撑,系统月均生成500万行业务代码,覆盖30%的研发需求。特别在新人培训场景,原本需要两周的代码熟悉周期被压缩至1-2天,大幅降低师徒制培养成本。

AI代码审查系统采用双引擎架构实现质量管控。静态分析与大模型结合的审查机制,配合问题分级过滤算法,将误报率从初期90%降至15%以下。通过夜间自动审查模式,累计捕获运营类低级错误1.2万例,其中数值配置类错误占比达37%。审查数据进一步反哺知识库,形成质量改进闭环。

面向未来,团队正推进”团队大脑”计划,将IM沟通记录、临时决策等非结构化数据纳入知识体系,构建跨策划、研发、QA的协同Agent网络。目前该系统已支持40余款游戏研发,代码生成覆盖率年增长达300%,为游戏行业的AI工业化落地提供了重要范式。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8000字 | 32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