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京东零售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负责人向CEO许冉汇报

AIGC动态5小时前发布 leifengwang
42 0 0
独家丨京东零售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负责人向CEO许冉汇报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京东预制菜战略升级自有品牌冷链物流

京东近期正式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标志着其在预制菜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该部门与京东零售其他核心事业群平级,负责人直接向集团CEO汇报,凸显了预制菜业务在京东体系中的战略高度。事实上,京东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预制菜,通过组建专业团队、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成立行业联盟等一系列动作逐步深入这一领域。2022年,京东将预制菜纳入战略扶持品类,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023年进一步推出资源扶持计划,目标三年内打造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的品牌。

此次成立独立业务部门,意味着京东的战略重心从早期的品类运营转向自有品牌深度开发。招聘信息显示,新部门将聚焦自有品牌商品开发,这与其核心的采销基因和成熟的产业带资源密切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京东可直接对接养殖场、果园等源头供应商,加工后向C端、B端及内部渠道供货,形成供应链闭环优势。预制菜30%以上的毛利率为零售平台提供了新的利润空间,而京东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截至2025年6月运营约60个温控冷链仓库)则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零售行业普遍存在“生鲜引流,标品盈利”的规律,但预制菜的高毛利率打破了这一传统逻辑。京东过往在自有品牌领域的经验,如“京造”“京喜”等,为其预制菜品牌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不过,京东并非唯一布局预制菜自有品牌的零售企业。盒马、叮咚买菜、美团等平台均已推出相关品牌,并通过差异化产品矩阵抢占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7490亿元,行业呈现“B端主导、C端加速”的双轮驱动特征

京东此次战略升级,与其创始人刘强东强调的“所有业务围绕供应链展开”原则高度契合。预制菜业务不仅能利用京东在供应链、冷链物流和采销体系上的既有优势,还可能成为其在外卖业务受挫后新的增长点。随着消费节奏加快和居家烹饪需求升级,预制菜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京东能否通过自有品牌战略在这一万亿级赛道中占据领先地位,仍需观察后续执行效果和市场反馈。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705字 | 7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