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基金疯抢,Snapmaker快造距离「下一个拓竹」有多远?

AIGC动态5小时前发布 leifengwang
27 0 0
美元基金疯抢,Snapmaker快造距离「下一个拓竹」有多远?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3D打印众筹纪录产品创新供应链挑战市场竞争

Snapmaker U1 3D打印机以不到三天突破1000万美元的众筹成绩刷新行业纪录,成为消费级3D打印领域的新焦点。这款设备的核心创新在于全球首创的独立四头并联系统,其结构灵感源自多色笔设计,通过270mm³的紧凑空间实现5秒快速换色,将传统20-30小时的四色打印任务压缩至5-6小时,同时解决了材料浪费问题——传统方案每打印50克零件需浪费100-200克材料,而Snapmaker的并联结构彻底规避了这一痛点。这种技术突破直接回应了DIY市场对多色打印和高速打印的迫切需求,使其成为首个在拓竹主导的市场中通过差异化创新站稳脚跟的挑战者。

创始人陈学栋的机械自动化背景为产品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早在2017年,其第一代三合一(3D打印/激光雕刻/CNC)产品就采用并联结构,而最新U1机型经过百万次切换测试的可靠性验证,延续了团队对精密机械的追求。但Snapmaker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第三代产品因盲目追求大尺寸(定价3000美元)且技术落后于拓竹(仅支持双色打印和200mm/秒速度),导致市场遇冷。此次U1的成功源于策略调整——放弃多合一功能聚焦3D打印,并通过大规模用户调研精准定位需求。

供应链能力成为当前最大考验。拓竹通过独家协议锁定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而Snapmaker耗时两年自建工厂应对量产挑战,创始人已驻厂监督生产。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其窗口期可能仅有1-2年,拓竹已迅速推出搭载Vortek热端切换方案的H2C机型作为回应。此外,Snapmaker在软件生态(如模型库和切片软件)上仍显著落后于拓竹的MakerWorld平台,这将成为其冲击10亿元营收目标的重要障碍。

资本市场的态度折射出行业变局。在新品众筹前融资遇冷的Snapmaker,近期获得十余家头部机构争抢,估值翻倍。投资逻辑在于:消费级3D打印市场年增速超30%,拓竹已证明赛道潜力,而Snapmaker首次验证了替代性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但长期竞争力取决于能否持续创新——正如其早期因路径依赖陷入低谷的教训所示,在技术迭代迅猛的3D打印领域,单款爆品难以构筑持久壁垒。随着量产交付季的到来,这家蛰伏多年的企业正迎来真正的生死考验。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063字 | 17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