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涨、股东套现,中际旭创的高增长逻辑还能走多远?

文章摘要
未来AI和数据中心的核心逻辑在于厂商间的共生关系,即「谁与谁深度绑定」。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在今年夏季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股价从6月初的92.00元飙升至9月29日的416.75元,累计涨幅高达353.1%,市值逼近4600亿元。然而,控股股东山东中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550万股,占总股本的0.49%,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约达22.75亿元。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对高估值的担忧,尤其是在公司股价经历大幅上涨后。
市场对中际旭创的未来增长预期存在分歧。国盛证券预测公司2025至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1亿元、154.9亿元和198.2亿元,但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公开质疑这一预测的合理性,认为其过于乐观。行业人士樊昊指出,能否达成250亿净利润目标,关键在于北美大厂算力支出的力度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华工科技和海信宽带等竞争对手进入北美供应链,光模块的高毛利可能面临压力。此外,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尤其是CPO(共封装光学)的进展,也可能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CPO作为一种先进的光电集成架构,有望突破传统光模块的能耗与带宽密度瓶颈,但其短期内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有限。深耕芯片行业的徐然认为,CPO在国内仍处于概念阶段,国外也仅有少数巨头投入研发,因此短期内不会对光模块构成竞争。但他也指出,当前光模块行业的高估值现象源于市场对AI浪潮的普遍乐观预期,而非对特定公司逻辑的深入了解。
中际旭创的财务表现显示出清晰的上升曲线,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38.62亿元和51.7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22.64%和137.93%。分析师蔡丹将这一增长定性为“爆发式的增长”,并认为其核心逻辑在于与英伟达的深度绑定。未来AI和数据中心的核心逻辑在于厂商间的共生关系,即“谁与谁深度绑定”。中际旭创凭借技术上的“专”与“精”,在1.6T等前沿技术上领先同行半年左右,从而能率先实现量产并保持高利润率。
光模块行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全球AI基建的大规模投资。徐然表示,数据中心的规模仍在成倍扩大,光模块市场也将等比例放大。蔡丹进一步指出,1.6T产品已在北美市场开始放量,明年将成为市场主导,中国市场预计也将快速爆发。樊昊则认为,国产化算力建设将带来新增动力,一旦国产化的GPU、NPU、DPU等核心芯片发展成熟,国内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的算力基建潮。
尽管市场对中际旭创的高估值存在争议,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光模块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将持续1至2年。控股股东的减持行动引发了市场对估值合理性的拷问,那些让股价暴涨的乐观预期和狂热情绪,到底还能支撑现在的股价走多远?这一问题将成为未来市场关注的焦点。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553字 | 15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