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个“逆天改命”的模型,拯救公司也顺手重塑AI 3D |对话影眸

AIGC动态8小时前发布 Si-Planet
52 0 0
训个“逆天改命”的模型,拯救公司也顺手重塑AI 3D |对话影眸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创业3D生成技术创新融资历程行业拐点

2023年,影眸科技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时,创始人吴迪和张启煊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放弃短期盈利的“穹顶光场”扫描服务,全力投入训练全球首个原生3D生成模型Rodin。这一赌注直接挑战了当时行业主流的“2D升维”技术路线,选择了一条公认更艰难但潜力更大的原生3D训练路径。

团队的技术积累始于上海科技大学MARS实验室。早期开发的“穹顶光场”采用光度立体法,能在0.1秒内捕捉面部微观细节;爆款APP WAND曾登顶中日应用商店榜首,却因GAN技术局限被主动放弃;ChatAvatar产品则验证了文字生成3D形象的可行性。这些探索最终汇聚成Rodin模型的核心架构——基于Transformer的CLAY框架,其创新性体现在三个维度:采用Vecset数据表达实现3D隐空间建模,开发标准化数据管线解决多源数据融合,并率先将DiT架构引入3D生成领域。

2024年模型Demo的成功标志着技术突破。与依赖2D模型指导的SDS方法相比,原生3D路线生成的模型几何结构完整、表面精度高,直接达到生产可用标准。相关论文不仅获得SIGGRAPH 2024最佳论文提名,更被何恺明列入MIT课程推荐阅读。随着Hyper3D.AI产品的推出,影眸定义了3D生成的“可用性拐点”,推动腾讯、字节等巨头转向原生3D路线。

商业化层面,影眸展现出独特的产品哲学。其Blender插件采用非侵入式浮窗设计,BANG功能通过“生成式爆炸动力学”实现模型分件编辑,3D ControlNet技术则提供精准的结构控制能力。这些创新使产品深度融入游戏开发、影视制作和工业设计流程,最终获得字节跳动、美团龙珠等机构连续两轮大额融资。

从实验室项目到定义行业标准,影眸的历程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的辩证关系:在AI竞赛白热化的当下,底层架构的原创性突破仍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Rodin模型每9天迭代一个功能的速度,以及SIGGRAPH 2025“Top 10技术论文”等学术认可,印证了团队“不追热点,基于需求做研发”理念的前瞻性。这场始于生存危机的技术豪赌,最终改写了3D生成领域的技术图谱。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965字 | 16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