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芯片,太热了

AI-Agent15小时前发布 admin
83 0 0
3D芯片,太热了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热应力机械应力多芯片组件3D-IC设计可靠性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计算应用的快速发展,多芯片组件热应力机械应力管理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挑战。当前最先进的GPU运行功率已达500瓦,未来可能攀升至1000瓦/平方厘米,导致散热难度剧增。这种高功率密度不仅引发热梯度问题,还会因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机械变形,如翘曲、开裂和分层。西门子EDA专家指出,制造过程中的热循环会因材料膨胀收缩速率不同引发分层风险,而电应力则会改变硅晶格结构,进而影响器件时序特性。

热与机械应力在多芯片系统中存在显著相互依存关系。Ansys专家强调,3D-IC制造需经历多层热循环组装过程,系统累积的应力必须控制在极限范围内。代工厂正将应力数据纳入工艺设计套件(PDK),为设计团队提供材料属性和温度循环顺序等关键参数。Synopsys团队补充道,混合键合等先进封装技术中,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可能导致结构断裂或错位,设计时必须预留足够裕量确保结构完整性。

先进封装技术彻底改变了散热路径的复杂性。是德科技专家指出,3D堆叠使热量需通过非专门设计的凸点互连传递,传统集总元件模型已不再适用。电热协同仿真成为必要手段,需要代工厂提供跨技术节点的热堆叠数据。Cadence专家在DAC会议上提出,3D-IC设计必须早期介入热分析,瞬态功耗分析和热应力对时序的影响成为多阶段分析的核心。

器件投入使用后,应力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特征。不同芯片因材料和负载差异会产生非均匀温度分布,这种热机械应力将持续影响器件性能。Synopsys专家表示,虽然温度影响的建模已相对成熟,但应力对器件性能的量化评估仍是新兴研究领域。业界正在探索微流体冷却等创新散热方案,通过主动冷却技术直接在热源处排热,但这也增加了流体动力学等新的建模维度。

芯片堆叠技术引入了传统2D设计未曾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包括TSV耦合效应和跨层时序收敛等问题。ChipAgents指出,EDA工具正集成应力感知的签核流程,但高度依赖代工厂提供的精确参数。Ansys专家总结道,热分析必须从设计初期就融入布局规划,而非后期验证环节。西门子EDA特别强调,相同芯片组在3D封装中可能表现迥异,需要建立全面的保护机制确保可靠性。随着光罩限制和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多芯片组件及其应力管理将成为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532字 | 19分钟 ]
【原文作者】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