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下的存储行业,需要高性能与绿色化“并行”丨ToB产业观察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存储、算力需求、绿色化转型、存算一体、高性能技术
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构存储需求的底层逻辑。全球数据总量预计在2025年突破200ZB,其中AI训练数据年增速高达67%。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容量维度,更催生了性能、架构、协同的全方位变革。大模型训练需要千卡甚至万卡集群,多计算节点同时存储的过程中,对存储的压力显著增加。企业数据集规模越来越大,数据来源和种类也日益丰富,传统意义上的“冷数据”已转变为“温数据”或“热数据”,对存储架构提出了新的需求。
高性能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大模型训练对存储带宽的需求已进入“TB级纪元”,2025年AI训练集群的平均存储带宽需求较2023年提升300%。传统HDD存储150MB/s的带宽已成为明显瓶颈。在推理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具备千万级别IOPS低时延的带宽支撑高并发的推理场景,以避免GPU等待数据IO的情况。这种需求在传统通用计算时代并不常见。
存储行业面临架构瓶颈、成本压力和管理难题。传统存储与计算分离的架构导致数据搬运成本激增,GPU利用率可能低至40%。数据在内存与存储间的搬运能耗占系统总能耗的50%以上。全闪存储虽能满足性能需求,但成本比HDD高出2.3倍。AI时代数据的“4V”特征(体量巨大、种类多样、价值密集、实时性强)给存储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存储行业正形成“高性能突破”与“绿色化转型”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高性能存储技术的演进涵盖介质、架构、协议等全链条创新。闪存技术的成熟使全闪存储走向普及,分布式存储凭借弹性扩展能力成为主流,NVMe-oF与RDMA技术的结合正在打破存储与计算间的通信壁垒。中国移动呼市数据中心采用“NVMe-oF+RDMA”组合方案,使存储网络带宽提升2倍,延迟降低3倍。
绿色存储已从可选配置变为必选项。在“双碳”目标与能源成本压力下,绿色存储形成“技术节能+结构优化+政策引导”的发展路径。液冷与间接蒸发技术使智算中心PUE降至1.15,智能调度算法使能效比提升45%以上。绿电替代成为核心举措,中国移动呼市数据中心2025年绿电占比将达100%。“东数西算”工程要求枢纽节点数据中心PUE低于1.25,推动存储系统向低能耗方向发展。
存算融合是未来趋势。未来的数据中心将定位为“存力与算力融合的中心”。存算一体技术通过先进封装技术拉近数据与计算的距离,预计能效提升300倍。在“东数西算”政策推动下,构建跨域协同存力网络成为关键,存储资源正形成跨区域协同格局。东部与西部存力协同调度可使整体存储成本降低22%,算力利用率提升18%。随着存算一体、AI原生等技术的成熟,存力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623字 | 11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