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应用、网络文学、IP开发、创作辅助、技术赋能
在2025年阅文创作大会上,阅文集团发布了三款AI应用——「妙笔通鉴」、「版权助手」和「漫剧助手」,明确了AI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定位:AI不是创作者,而是创作者的助手和IP价值的放大器。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赋能创作,同时保持对原创力的尊重。CEO侯晓楠强调,「IP是灵魂,AI是技术引擎和放大器」,这一理念贯穿了阅文的AI布局。
在创作端,阅文通过「妙笔通鉴」解决了长篇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记忆焦虑」。这一工具能够帮助作者管理庞大设定、挖掘伏笔并避免创作Bug,将作者从繁琐的记忆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故事的核心构思。数据显示,妙笔大模型的作家周使用率已超过75%,表明AI辅助已深度融入创作日常。阅文高级副总裁黄琰指出,AI工具的价值在于「降低门槛,而非替代创作」,通过普惠化的AI能力,让更多有创意的作者能够跨越技术障碍。
在IP开发端,阅文的AI策略更具进攻性。「版权助手」通过AI分析快速匹配IP与改编需求,显著提升了中腰部作品的曝光机会,打破了传统人工筛选的效率瓶颈。而「漫剧助手」则为IP视觉化提供了低成本路径,覆盖从剧本改编到动态视频生成的全流程。阅文宣布的「创作合伙人计划」和亿元专项基金,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新赛道的探索。AI技术的引入,实质上是为IP开发实现了「普惠」和「平权」,让更多中腰部作品有机会进入改编流程。
从行业视角看,阅文的AI战略试图解决内容产业的结构性难题。在内容供给过剩的背景下,AI的价值并非加剧内卷,而是通过技术实现创作和开发的「平权」。一方面,AI工具让创作技巧与创意能力解耦,使更多「好故事」得以诞生;另一方面,AI降低了IP开发的门槛,为中腰部作者提供了更多变现机会。然而,市场的最终检验标准始终是「好故事」本身,技术无法替代触动人心的原创力。
阅文的探索为AI时代的内容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样本:技术应服务于创意,而非取代创意。在AI能力快速发展的当下,这种审慎而务实的态度,或许正是内容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AI赋能,阅文试图让更多会讲故事的人能够以多元形式展现其创意,最终抵达更广阔的受众。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876字 | 12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