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语音输入法爆火:豆包输入法全面上线,Typeless 日榜第一,Wispr 融资 8100 万美金

AIGC动态4小时前发布 Founder Park
43 0 0
AI 语音输入法爆火:豆包输入法全面上线,Typeless 日榜第一,Wispr 融资 8100 万美金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输入法大模型语音识别产品评测技术趋势

2025年下半年,输入法赛道因大模型技术的爆发迎来新一轮竞争热潮。国内外厂商密集发布新产品:字节的豆包输入法结束内测正式上线,微信输入法持续迭代AI功能,智谱启动AI输入法内测;海外Wispr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Typeless在Product Hunt登顶。这些产品虽同属语音输入领域,但可分为三大阵营:桌面端SaaS派(Wispr、Typeless)专注办公场景,移动端大厂派(豆包、微信)覆盖社交生态,小成本极客派(闪电说等)走本地化路线。

主观体验测试显示,豆包输入法在移动端表现最佳,其中文语音识别速度和准确率碾压竞品,但功能相对简单;Typeless在桌面端输出质量最优,能自动修正口语化表达并排版文档,但存在3.05秒延迟;微信输入法完成度最高,集成AI风格调整等创新功能;闪电说凭借端侧模型实现零隐私风险,但专业术语识别较差;Wispr中文支持不足且延迟高达10.14秒。

通过模拟产品经理焦虑场景的极限测试,产品差异更明显暴露。Typeless虽慢但能交付可直接使用的精修文本,豆包在语义理解上表现惊艳,微信则以1.08秒极速响应统治社交场景。测试结果四象限分析显示:Typeless属”思考型”(右上),豆包趋近”全能型”(左上),微信属”急躁型”(左下),Wispr跌入”低效型”(右下)。

桌面端产品呈现特殊发展逻辑。Wispr通过语境感知实现跨应用语气适配,已服务270家福布斯500强企业;Typeless创新交互设计,支持口语转邮件格式、实时翻译等功能,其最小化UI理念被智谱等国内产品模仿。移动端竞争则体现大厂战略:豆包凭借语音模型技术优势主攻识别率,但iOS端需跳转App;微信输入法深度整合生态功能,如表情推荐、剪贴板同步等,强化社交场景粘性。

独立开发团队在技术挤压下另辟蹊径。闪电说采用完全本地化模型,虽响应迅速但识别率受限;Whisper Keyboard等早期产品逐渐落后。行业本质变化在于大模型将语音输入从”声学匹配”升级为”逻辑理解”,能自动修正口吃、方言和中英混输,实现”语音转思考”的范式转移。这种质变使输入法从基础工具进化为自然交互界面,正在重塑人机交互的底层逻辑。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944字 | 20分钟 ]
【原文作者】 Founder Park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