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快手正式进军AI编程赛道,发布KAT-Coder系列模型及配套开发工具。该系列包含闭源旗舰模型KAT-Coder和开源模型KAT-Dev,其中32B参数的KAT-Dev已在本月初亮相。最新发布的KAT-Coder-Pro V1与KAT-Coder-Air V1分别定位高性能和轻量级应用:Pro版本支持256K上下文窗口并按Tokens梯度计费,最低档价格为百万Token输入4元、输出16元;Air版本则提供128K上下文且永久免费。
技术指标显示该模型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SWE-Bench测试中取得73.4%的解决率,意味着能自动修复近四分之三的真实GitHub问题。除核心模型外,快手还开发了专属的CodeFlicker IDE(目前仅支持macOS),同时兼容Claude Code等主流编程环境。实际测试中,模型展现出对项目级任务的深度理解能力,包括自动读取跨文件数据、保持设计语言统一性,以及快速修复移动端适配问题。
产品设计凸显实用主义导向。256K上下文窗口的设定直接针对项目级开发需求,使模型能完整理解复杂代码库。在Flutter项目测试中,模型成功实现添加”关于我们”按钮的功能,并准确理解现有代码结构。价格策略上采用梯度计费模式,与Claude等国际竞品相比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这标志着快手AI技术布局的持续深化。继视频生成模型”可灵”和工业级推荐系统后,编程模型的推出补全了其AI技术版图。值得注意的是,KAT-Coder并非简单对标现有产品,而是在代码可维护性、注释规范和项目理解等工程细节上表现出色。其发展路径与快手视频模型相似——虽非最早入场,但通过聚焦实际应用场景逐步建立竞争力。
行业竞争正转向价值交付能力的比拼。随着a16z报告指出的行业趋势,AI编程领域已从纯技术竞赛转向”成本-价值”平衡的较量。快手模型在保持性能接近顶级闭源模型的同时,通过优化上下文长度和计价方式降低使用门槛。这种务实的产品策略,可能成为其在与阿里、腾讯等国内厂商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812字 | 8分钟 ]
【原文作者】 AI产品阿颖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