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S 关键圆桌:到底应该模型驱动,还是数据驱动?

AIGC动态7小时前发布 aitechtalk
53 0 0
IROS 关键圆桌:到底应该模型驱动,还是数据驱动?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机器人技术具身智能商业化应用第一性原理人机融合

在全球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IROS)期间,美团机器人研究院举办的学术年会聚焦具身智能商业化与机器人技术发展。多位行业专家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探讨了机器人感知、规划和控制等关键技术。香港大学教授席宁、禾树科技创始人李一帆等嘉宾的演讲,揭示了当前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思考。

关于智能的“第一性原理”,与会专家提出了不同见解。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认为,目前对智能本质的理解仍不充分,未来需要像牛顿力学那样总结基本规律。清华大学许华哲教授则提出欲望、先验和经验三个关键词,认为智能体需要内在驱动力。浙江大学许超教授提出“牛顿+辛顿”的协同模式,强调传统控制理论与现代AI技术的融合。

在软硬件关系方面,专家们展开了深入讨论。王兴兴指出,随着AI能力提升,对硬件的要求会降低,并举了残疾人通过AI辅助完成精细操作的例子。清华大学赵明国教授则认为软硬件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未来可能走向一体化集成。多位专家都提到,硬件可靠性与软件适应性需要协同优化。

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的争论成为焦点之一。赵明国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数据科学领域的工作,指出目前基于数据的理论尚不成熟,但覆盖面更广。许华哲教授通过“用脚投票”现象和谷歌的案例,说明数据驱动在复杂系统中的优势。许超教授则强调,具体任务需要软硬件、数据和模型的协同攻关。

对于机器人未来形态,专家们描绘了不同愿景。赵明国教授专注于机器人足球项目,希望建立标准测试平台。许华哲教授期待具有自主探索欲望的机器人能代替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王兴兴则展望了具身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联,认为这可能成为人类终极发明。

圆桌讨论以对年轻研究者的勉励作结。各位专家分别给出建议:相信自己的梦想、追随好奇心、坚持探索精神以及全情投入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这些观点不仅反映了当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也展现了学术界对未来人机融合社会的期待与思考。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259字 | 18分钟 ]
【原文作者】 AI科技评论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