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M,台积电重大突破

AIGC动态10小时前发布 admin
78 0 0
MRAM,台积电重大突破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非易失性存储器MRAM技术存储技术半导体研究人工智能应用

近年来,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兴起,传统的存储体系面临速度、能耗与稳定性的多重挑战。为兼顾“快”“省”“稳”,各类新型存储器(如ReRAM、PCM、FeRAM、MRAM等)纷纷进入研发与验证阶段。其中,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因兼具高速、低功耗与非易失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通用型存储方案之一。

来自中国台湾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台积电及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跨国研究团队在MRAM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β相钨材料的自旋轨道力矩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SOT-MRAM),实现了1纳秒的数据切换速度,数据保持时间超过10年,隧穿磁阻比高达146%。这项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期刊上的成果,为下一代高速、低功耗存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当前计算系统依赖由SRAM、DRAM和闪存构成的存储层级体系,但随着技术节点突破10纳米关口,这些传统技术面临可扩展性受限、性能提升困难、读写干扰问题加剧等挑战。新兴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应运而生,其中SOT-MRAM的切换速度达到1纳秒级别,几乎可与SRAM媲美,同时还保留了非易失性的优势。

SOT-MRAM利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材料产生自旋轨道力矩,实现磁性隧道结内纳米磁体的磁化翻转。相比于其他存储技术,它具有高速写入、高能效和高可靠性三大核心优势。三端结构设计将读写电流路径完全分离,有效解决了STT-MRAM面临的耐久性问题和磁性隧道结电阻限制,显著降低了能耗。

研究团队通过插入超薄钴层形成复合结构,攻克了β相钨热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难题。这种设计使复合钨结构可以在400°C下维持物相稳定长达10小时,甚至能耐受700°C高温30分钟。通过自旋扭矩铁磁共振和谐波霍尔电阻测量,团队测得复合钨薄膜的自旋霍尔电导率约为4500 Ω⁻¹·cm⁻¹,阻尼类扭矩效率约为0.61,确保了高效的磁化翻转性能。

研究团队基于复合钨薄膜方案,成功制备出64千位SOT-MRAM原型阵列。测试显示,其翻转行为高度一致,在长脉冲条件下的本征翻转电流密度仅为34.1兆安/平方厘米。器件的热稳定性参数Δ约为116,数据保持时间可超过10年。隧穿磁阻比测试中,器件取得了高达146%的TMR值,表明形成了高质量界面。

这项研究为整个存储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与许多仍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的新型存储技术不同,基于复合钨的SOT-MRAM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工艺兼容性和可制造性。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展至兆比特级集成,同时将写入能耗降至每比特亚皮焦级别。

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场景中,SOT-MRAM展现出独特优势。其非易失性意味着设备可快速启停而不丢失数据,对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尤为有利。同时,SOT-MRAM的出现或将推动存储层级体系的重构,传统的三级架构可能迎来变革,SOT-MRAM有望填补SRAM与DRAM之间的性能空白。

在材料科学层面,研究中提出的“复合层稳定亚稳态相”策略为其他功能材料的相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项突破或将推动计算架构创新,让“存算一体”等新型架构更加可行,为突破传统冯·诺依曼结构的“存储墙”瓶颈提供了新的路径。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773字 | 12分钟 ]
【原文作者】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