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新版本去GIL刷屏,Karpathy 点赞敢死队,Python 之父:冷静,别神话并发

AIGC动态3小时前发布 ai-front
54 0 0
Python新版本去GIL刷屏,Karpathy 点赞敢死队,Python 之父:冷静,别神话并发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PythonGIL并发性能AI

Python 3.14正式发布,其最显著的更新是移除了全局解释器锁(GIL),这一变化通过自由线程支持、并发解释器等功能实现。官方预计在单线程构建下性能可提升3%~5%,而多线程程序在重计算场景下将获得更显著的并行效率。但这一改进也带来权衡:单线程速度可能略有下降,内存占用增加约10%。开发者可根据需求选择传统GIL构建或no-GIL构建。

自由线程功能的实现基于PEP 703,并融合了Faster CPython项目的自适应解释器思路。GIL长期以来在保障内存安全的同时限制了多核利用,而no-GIL构建的推出标志着Python并发能力的实质性突破。社区反馈积极,开发者Jeffrey Emanuel称其为“革命性版本”,并分享如何利用AI工具解决依赖库迁移问题。Andrej Karpathy等业界人士也对此表示认可。

然而,Python创始人Guido van Rossum在访谈中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GIL移除的影响被高估,主要服务于特定大规模场景,同时增加了代码维护复杂度。他强调工程常识应优先于技术热点,指出许多开发者因缺乏并发经验反而导致性能下降。针对AI热潮,他持审慎态度,认为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仍是核心,并批评当前AI文档质量低下、API变更频繁的问题。

关于Python的演进,Guido回顾了类型提示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万行以上代码库中的关键作用,但反对强制初学者使用。他总结Python 2到3迁移的核心教训是“必须确保旧应用兼容性”,并强调生态兼容与长期演进比追逐新范式更重要。面对Mojo、Julia等语言的竞争,他认为Python的生态优势难以被取代,新兴语言更多是补充而非替代。

在角色转变方面,Guido坦言从BDFL到企业工程师意味着话语权减弱,但使他更专注于编程实践。他期望Python未来继续保持草根精神,反对技术权力集中化,坚持“为普通人赋能”的初心。对于AI驱动的未来,他更关注技术伦理风险,认为社会破坏往往源于人性弱点而非技术本身,呼吁在创新中保持清醒。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222字 | 13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