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Agentic AI新课:手把手教你搭建Agent工作流,GPT-3.5反杀GPT-4就顺手的事

AI-Agent16小时前发布 QbitAI
89 0 0
吴恩达Agentic AI新课:手把手教你搭建Agent工作流,GPT-3.5反杀GPT-4就顺手的事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吴恩达Agentic AI设计模式智能体开发评估优化

吴恩达最新课程聚焦Agentic AI,提出四大核心设计模式:反思、工具、规划与协作。课程强调评估与误差分析是智能体开发的决定性能力,认为系统化的评估流程能持续改进工作流问题。演示显示,通过Agentic技巧,GPT-3.5在编程任务中可超越GPT-4。与传统端到端Agent不同,Agentic AI通过拆解任务、多轮优化和工具修正偏差,表现更接近人类工作方式。

任务分解是构建Agentic工作流的起点,也是优化系统的前提。吴恩达指出,复杂任务需拆解为离散步骤,分析哪些可由大模型实现,无法完成的步骤需进一步细化。初始工作流建立后,关键是通过“分解—执行—评估—优化”循环持续改进。课程详细阐述了四种设计模式:反思让模型检视输出并改进,工具调用使模型自主决定功能使用,规划优化工具序列执行顺序,多智能体协作则通过分工提升效率。

反思模式中,使用具备推理能力的模型进行反思效果更佳,可尝试不同模型组合策略。量化评分机制和外部反馈能进一步提升输出质量。工具调用方面,传统流程依赖开发者手动实现,而MCP等统一协议将工具调用标准化,极大提升效率。规划模式通过将步骤转化为JSON或代码形式,使执行更清晰。多智能体协作类似企业组织架构,实现任务分层处理与结果整合。

构建Agentic工作流遵循“采样-评估-改进”循环。开发者需搭建系统、收集输出,进行端到端和组件级评估,定位错误后优化流程。组件级评估能快速发现问题环节,如提示词、搜索工具或识别模块等。优化方式包括调整参数、替换组件、改进提示词或拆分流程。吴恩达建议尝试不同模型,参考他人提示词设计,观察模型在各步骤表现以提升系统可靠性。

课程澄清了Agentic与Agent的区别:Agentic强调任务的多步骤执行特性,而非二元分类。传统Agent端到端操作难以契合复杂任务,而Agentic AI通过分步处理显著提升表现。尽管术语被市场炒作,但其方法论为开发者提供了可落地的优化路径。当前除成熟代码Agent外,多步骤Agentic AI仍有广阔发展空间,通过拆解任务和逐步优化,实现高效可控的代理型流程。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653字 | 15分钟 ]
【原文作者】 量子位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