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吧,Bug!OpenAI放出GPT-5「夜行神兽」,命中92%漏洞

AIGC动态7小时前发布 AIera
23 0 0
颤抖吧,Bug!OpenAI放出GPT-5「夜行神兽」,命中92%漏洞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安全漏洞修复自动化代码分析智能体

OpenAI近日推出基于GPT-5的自主安全研究智能体Aardvark,该系统通过大语言模型技术实现代码漏洞的自动化识别与修复。Aardvark开创了”防御者优先”的新范式,在标准测试中对已知与人工植入漏洞的识别率达到92%。其命名灵感源自夜行性食蚁动物,隐喻智能体如同自然界捕食者般持续”猎杀”程序漏洞。

该系统的技术架构采用多阶段协同工作流程。在分析阶段,Aardvark会生成反映项目安全目标的威胁模型,建立全局检测基准。提交扫描环节通过实时比对代码变更与完整代码库,动态捕捉新增漏洞。验证阶段通过沙箱环境复现漏洞利用场景,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将误报率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修复阶段则与Codex协同生成经双重验证的补丁方案,支持开发人员一键修复。

与传统安全工具相比,Aardvark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推理能力。系统能模拟人类安全专家的思维模式,通过代码语义理解、逻辑推演和上下文关联分析,发现常规静态扫描难以捕捉的复杂漏洞。测试数据显示,其可识别包括边界条件异常、权限提升漏洞在内的七大类安全风险,对零日漏洞的预判准确率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

行业实践验证了该技术的突破性价值。在OpenAI内部测试中,Aardvark成功捕捉到多个需特定条件组合才能触发的隐蔽漏洞,包括一个可能造成数据泄露的跨服务认证缺陷。合作伙伴特别指出,系统生成的修复方案不仅解决当前漏洞,还能预防同类问题的复发,体现出深度防御的设计理念。

安全领域正面临AI驱动的范式转变。随着CVE漏洞数量年增长率达38%,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已难以应对指数级增长的安全威胁。Aardvark代表的自主智能体技术,通过7×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上下文感知分析、自动化修复验证三重机制,将漏洞响应周期从平均72小时缩短至4小时以内。谷歌DeepMind同期发布的CodeMender系统也证实,AI智能体在保持99.3%修复准确率的同时,能将安全运维成本降低60%

该技术对开发流程产生深远影响。不同于替代人类专家,Aardvark采用”人机协同”模式,将安全工程师角色从重复性检测转为策略制定与质量监督。实际部署显示,集成该系统的开发团队在保持迭代速度的同时,将生产环境事故率降低89%。随着GPT-5等大模型持续进化,自主安全智能体有望在未来三年覆盖90%的常规漏洞处理工作,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攻防格局。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851字 | 8分钟 ]
【原文作者】 新智元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