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进入下半场:从模型的入口到真正的超级入口

AIGC动态1小时前发布 Si-Planet
41 0 0
AI应用进入下半场:从模型的入口到真正的超级入口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应用入口之争多模态功能生成长尾需求

AI应用的竞争已进入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下半场。近期,Google Gemini3、OpenAI GPT-5.1等模型更新均强调应用集成能力,阿里千问、蚂蚁灵光等产品则直接瞄准C端市场。蚂蚁推出的灵光App以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为特色,上线首日下载量突破20万,反映出市场对”功能生成“型AI的强烈需求。这一现象标志着行业焦点从”模型能力出口”转向”用户需求入口”的深层变革。

过去阶段的AI应用本质是模型的附属品。ChatGPT、DeepSeek等产品主要作为大模型的交互界面,侧重深度思考功能而非大众需求。这类设计导致AI应用与用户真实需求间存在显著落差,尤其缺乏多模态交互能力。而当前竞争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解决普通用户碎片化需求的工具,这正是蚂蚁灵光等新产品迅速崛起的关键——它能在30秒内生成可交互的闪应用,例如根据航班信息自动生成沿途风景提醒功能。

长尾需求的动态满足正在重构服务分发逻辑。传统互联网通过堆砌功能模块处理水电缴费、账务分摊等非标需求,导致应用日益臃肿。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使”即时生成解决方案”成为可能,蚂蚁灵光通过代码能力将平铺的长尾需求”立”起来,形成与头部需求同等高度的服务塔。这种模式与Gemini3的视觉布局、动态视图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均致力于将复杂技术隐藏在简单交互背后,直接交付可用结果。

支付宝生态为灵光提供了独特的试验场。该产品已展现出与支付系统联动的潜力,其”需求-工具-服务”闭环可能重塑用户与互联网的交互方式。与纯模型厂商不同,拥有国民级平台的企业更擅长将AI能力嵌入真实场景。当技术能够动态响应”做一个家庭出游账本”等个性化需求时,入口的定义已从流量通道转变为生活服务接口。这场竞争中,深谙用户需求的平台可能率先构建起真正的超级入口。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350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