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上线 40 天后,Sora 核心团队分享了他们对于 AI 社交的关键思考

AIGC动态2小时前发布 Founder Park
69 0 0
APP 上线 40 天后,Sora 核心团队分享了他们对于 AI 社交的关键思考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社交产品AI视频用户创作OpenAI团队访谈

Sora APP在短短5天内实现了100万次下载,速度甚至超过了ChatGPT的早期表现。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近200万周活跃用户中,70%参与了内容创作,这一数据远超传统互联网的“90-9-1”规则(即90%用户仅消费,9%用户编辑/分发,1%用户创作)。这一现象级产品的成功,核心在于团队对社交本质的精准把握——AI时代的社交产品仍需围绕真实人际关系构建

团队通过两个核心功能重新定义了创作与社交的边界。Cameo功能允许用户将自身形象融入AI生成的视频场景,通过“人情味”打破AI内容的冰冷感;Remix功能则构建了可追溯的二次创作链条,形成奖励灵感分享的良性循环。内部测试显示,当用户知道内容来自真实朋友时,互动意愿会显著提升,这验证了“人类在场感”的不可替代性。

与传统社交平台不同,Sora的推荐算法刻意避免“无脑刷”模式。信息流优先展示能激发创作冲动的“二创价值”内容,并插入创作引导打断被动消费行为。这种设计使平台保持创作导向,而非单纯追求用户停留时长。团队还通过极致简化操作流程降低门槛——例如Cameo功能从复杂的音频挑战简化为只需转动头部,使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参与专业级创作。

在商业化探索中,Sora采用灵活的积分制模式,每日免费生成30个视频,超出部分需付费。这种设计既覆盖GPU算力成本,又为创作者和版权方(如经典IP持有者)预留收益空间。团队特别强调,积分制只是过渡方案,未来可能根据生态发展调整变现策略。目前已有角色客串功能尝试连接用户与IP,开辟新的创作者经济路径。

技术层面,Sora采用基础模型与产品双线并行的策略。随着DiTs架构(团队负责人Bill Peebles的发明)能力提升,产品不断涌现新玩法。团队规模虽小(约50人),但通过Store API开放能力,吸引开发者共同创新。这种“模型驱动产品,产品反哺模型”的闭环,成为OpenAI系产品的独特优势

面对行业质疑,团队用数据回应:70%的创作者比例证明,当工具足够简单有趣时,用户会突破“被动消费者”的预设角色。这种颠覆性的用户行为,正在重塑视频作为社交媒介的可能性。未来Sora计划强化群组互动功能,并优化公开信息流算法,进一步放大“与朋友共创”的核心体验。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745字 | 19分钟 ]
【原文作者】 Founder Park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