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大模型、未来科技
印奇创立的千里科技(AFARI)承载着他对人工智能与未来出行的深刻思考。品牌名称融合了“FAR”与“AI”的双关,既象征“AI引领未来”,又暗含东方禅意——“遇见未来的自己”。这位37岁的AI先锋,曾带领旷视科技成为行业标杆,如今以千里科技为“船”,再次驶向技术深水区。
在“AI+车”圆桌论坛上,印奇与朱华荣、李书福等汽车巨头达成共识:智能汽车将超越交通工具属性,成为“可进化的机器人”。印奇提出两个核心观点:一是AI+车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基石,因其天然具备多模态感知与交互场景;二是汽车终局将是“超级智能体”,兼具生活伙伴与情感陪伴功能,未来用户在车内的时间或将媲美手机使用时长。
千里科技的战略布局聚焦三大板块:智驾、智舱与智行。其中,L4级Robotaxi计划2026年落地,目标在全球10个城市各部署超千辆专用车辆,实现规模化运营。印奇将硬件研发、L4能力与城市运营称为“铁人三项”,并测算千辆车规模可达到盈亏平衡。若实现,千里或成中国首个具备主机厂级Robotaxi定制能力的企业。
技术层面,“含模量”成为千里智驾的核心指标——即系统决策中AI大模型的占比。当前行业水平约40%-50%,而千里目标年底推出含模量70%-80%的系统。高含模量带来更拟人的驾驶体验,如重庆实测中展现的博弈能力:系统能精准控制刹停距离,实现“仿生控制”般的流畅操作。全域AES系统则能智能选择避障策略,甚至连续应对突发风险。
智能座舱被印奇视为“超级智能体”雏形。千里智舱突破语音交互局限,新增视觉交互与记忆功能,可读取手机屏幕内容。印奇进一步提出“千里计划”(Afari Plan),构想由One Brain(统一大模型)、One OS(跨端系统)、One Agent(智能代理)构成的未来生态,覆盖出行、家居等全场景。目前,千里已与吉利、奔驰展开合作,探索多模态大模型在车载系统的落地。
自动驾驶技术正进入大模型驱动的新阶段。千里选择与阶跃科技合作开发多模态模型框架,整合视觉、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数据,实现盲区穿透等高级功能。印奇强调,纯视觉是未来方向,但多模态传感器能提供安全冗余。这种技术路径与特斯拉形成差异,更贴近人类多感官协同的决策逻辑。
从CV(计算机视觉)到AGI,印奇的技术理想始终未变。千里科技不仅是一次创业,更是他“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后的新起点。在AI与出行的交汇处,这家公司正试图用大模型重新定义移动空间,而印奇的身影,恰如两江汇流处的航标——既指向智能驾驶的险滩,也通往AGI的星辰大海。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829字 | 16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