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强化学习、大语言模型、算法优化、系统设计、开源生态
强化学习作为推动大语言模型智能化的核心手段,其复杂程度体现在算法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双重挑战中。阿里巴巴算法专家曹宇在AICon 2025的分享中,系统梳理了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到RLAIF(AI反馈强化学习)的技术演进路径。通过Open RLxF框架的实践案例,揭示了强化学习系统在推理、评估、训练三大环节的协同设计逻辑,以及超大规模场景下面临的独特问题。
算法理论层面,强化学习的核心要素被归纳为环境、策略、奖励函数和更新机制四部分。环境定义了Agent的交互对象,策略体现自主决策能力,奖励函数则通过人类反馈、宪法规则或可验证机制提供优化信号。实践中,PPO、DPO、GRPO等算法各具优势:PPO通过Actor-Critic架构实现稳定更新,DPO简化了偏好对训练流程,而DeepSeek采用的GRPO算法则通过多轮推理均值替代Critic模型,在编程类场景展现出特殊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奖励建模的演进从人工标注逐步转向生成式解释,如DeepSeek的奖励模型会输出评分依据文本,增强可解释性。
工程实现上,超大规模系统面临三重挑战。推理环节需解决动态权重更新与分布式协同问题,蚂蚁集团AReaL框架采用CUDA IPC技术实现内存级权重同步,并引入可中断推理机制应对数据分布不均。评估系统正从CPU规则判断向GPU模拟复杂场景升级,OpenAI研究指出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现实交互经验的积累。训练框架需平衡效率与兼容性,Megatron、DeepSpeed、FSDP等方案各有取舍,而Ray调度器能有效协调异构计算资源。实践表明,强化学习系统60%以上时间消耗在数据生成与评估环节,这推动着异步流水线等优化技术的创新。
开源生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字节跳动VeRL框架采用单控制器设计,阿里巴巴Roll框架专注Agentic工作流,蚂蚁AReaL则强调性能优先。这些系统共性在于整合vLLM、DeepSpeed等成熟组件,差异点体现在调度策略与并行化设计。行业共识是,未来需要更灵活的推理引擎(如动态张量并行)、更强大的评估系统,以及兼顾性能与生态的训练方案。
技术演进呈现出从单轮交互向多轮复杂决策跨越的趋势。2023年大模型在高考场景的成绩飞跃,印证了强化学习对推理能力的提升作用。下一阶段,端到端强化学习将与工具调用深度融合,支持科研探索等长周期任务。这要求系统具备持续环境交互、多模态反馈处理等能力,其复杂度可能超越当前RLHF范式数个数量级。曹宇建议社区共同推进推理效率、评估维度、训练稳定性的协同创新,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超大规模强化学习时代。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8003字 | 33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