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AB双面」

AIGC动态14小时前发布 leifengwang
58 0 0
格力的「AB双面」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格力电器董明珠空调业务企业转型资本市场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期因个人风格鲜明的言论再度引发网络热议,其领导的格力电器在舆论与资本市场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评价。一方面,格力被批评业务单一、增长停滞,空调业务营收占比高达80%,且五年内未见下降;另一方面,其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仍受认可,空调产品保持300元左右的品牌溢价。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格力营收同比下滑2.46%,而竞争对手美的、海尔则分别实现15.68%和10.2%的增长,凸显格力在多元化布局上的滞后。

格力多次尝试突破主业瓶颈,但手机、新能源等跨界业务均未达预期。银隆新能源累计亏损242亿元,生活电器与智能装备板块占比不足10%,未能形成“第二增长曲线”。相比之下,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切入机器人领域,海尔借助国际品牌实现高端化突破。尽管格力在压缩机技术(如全球首台1300吨磁悬浮制冷压缩机)和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但市场对其长期依赖空调业务的担忧持续发酵。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若格力仅守国内空调市场,未来十年路将越走越窄”

接班人问题与董明珠的强人治理模式成为另一争议焦点。71岁的董明珠2025年第五次连任董事长,其个人风格既推动了渠道改革(如“直达终端”模式),也被质疑可能导致决策过度集中。支持者认为她对质量的偏执提升了效率,反对者则担忧组织依赖性过强。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现金流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激增453%,账面货币资金达1223.71亿元,支撑其过去52%的高分红率。但中期“零分红”决定引发市场猜测,可能为转型预留资金。

资本市场对格力的估值分歧显著。当前格力PE不足7倍,远低于美的的10倍,部分投资者视其为“现金流机器”,认为其轻资产模式和高股息率(曾超7%)具备防御价值。但长期来看,格力需平衡技术护城河与多元化需求,其核心挑战在于构建不依赖个人的现代企业制度。尽管短期阵痛明显,格力在技术积累与品牌信任上的优势仍不可忽视,未来能否在绿色能源等新领域取得突破,将决定其能否成为“穿越周期的制造业诺亚方舟”。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394字 | 18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