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AI,然后被裁?Uber AI项目突遭裁员,零工、博士都没留下来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裁员、零工经济、数据标注、自动驾驶、就业结构
Uber近期裁撤了其AI训练计划“Project Sandbox”的部分项目成员,即便承诺的工作期限尚未到期,雇员仍因“客户内部优先事项变化”被提前终止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被裁人员中包括零工和高学历博士,部分人甚至未收到首笔工资。这一事件折射出AI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不稳定性和劳动力市场的脆弱性。
Project Sandbox是Uber与谷歌合作的项目,旨在通过外包公司提供数据标注、模型测试等服务,依托全球超800万零工劳动力支持AI技术开发。Uber近年来积极布局AI领域,除优化现有业务外,还重点发展自动驾驶和Agentic AI技术。其发布的报告显示,公司计划通过人工数据收集和评估,为2026年大规模应用Agentic AI做准备。然而,这种“人工喂养AI”的模式暴露出行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即便需要博士参与高阶任务,也难以保障就业稳定性。
AI数据标注行业正形成庞大产业链,全球数十万人参与其中,但市场波动频繁。Scale AI、Invisible Technologies等企业虽为科技巨头提供服务,却屡次大规模裁员。Meta收购Scale AI股权后,后者因客户流失裁撤10%员工;Meta自身也在AI条线裁员600人,包括顶尖研究人员。这种动荡表明,AI产业扩张并未同步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反而加速了劳动力替代。
就业市场已显现结构性变化。Indeed数据显示,数据分析岗位因AI工具普及减少40%,企业倾向于用更低成本完成工作。这种趋势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后的覆辙——岗位萎缩导致就业断层,引发长期社会经济问题。当前AI发展路径揭示了一个悖论:最早为AI提供训练数据的群体,往往成为技术迭代中最先被淘汰的对象,而行业尚未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来缓解这种冲击。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521字 | 7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