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引力波探测、AI技术、低频降噪、Deep Loop、诺奖得主
探测宇宙深处的引力波,AI发挥了重要作用。谷歌DeepMind、LIGO团队和GSSI合作开发的Deep Loop Shaping技术,提升了引力波探测的低频降噪能力,相关研究登上Science。
引力波是黑洞、中子星碰撞时产生的微弱时空扰动。LIGO通过激光干涉仪探测引力波,正常情况下两束反射光合在一起会“抵消”,探测器看不到光信号;若有引力波路过,时空被“拉伸收缩”,反射光不能完美抵消,探测器就能捕捉到信号。然而,探测效果受噪声干扰,尤其是10 – 30Hz的低频段,该频段对天文学研究至关重要,是观测中等质量黑洞并合等现象的关键频段,但传统降噪方法在低频段已达极限。
Deep Loop Shaping技术用强化学习方法治理噪声,重构了LIGO的反馈控制系统。研究团队构建数字孪生版LIGO,模拟各种干扰因素,让AI在数百亿次迭代中试错学习,训练出优化探测器反馈回路的算法。该技术用深度神经网络处理数据,从原始传感信号里提取引力波特征的最优路径,避免控制器成为噪声源;利用循环神经网络架构动态识别干扰并调整,优化传感器输出,进一步压低背景噪音。
利用该技术,在LIGO Livingston观测站和加州理工40米原型装置上,10 – 30Hz频段控制噪声强度降至传统方法的1/30,部分子频段压至原来的1/100,超越量子极限设定的设计目标。它还将LIGO探测器的有效观测范围从1.3亿光年扩展至1.7亿光年,可观测宇宙体积增加70%,每年可探测的引力波事件数量大幅增加,如在GW240312黑洞碰撞事件中,成功识别出振幅比传统阈值低15%的微弱信号,还能对宇宙碰撞进行更早预警。
此外,2015年LIGO首次成功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证实爱因斯坦预言,LIGO项目三位杰出贡献者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在首次观测到引力波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几天,诺奖三人中最年长的韦斯教授逝世,享年93岁。他曾表示,引力波是一种新的观察宇宙的方式。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895字 | 8分钟 ]
【原文作者】 量子位
【摘要模型】 doubao-1-5-pro-32k-250115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