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亲自站台,英伟达编程神器!Cursor 2.0自研模型狂飙4倍

AIGC动态6小时前发布 AIera
50 0 0
老黄亲自站台,英伟达编程神器!Cursor 2.0自研模型狂飙4倍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编程模型升级多智能体前端开发强化学习

Cursor 2.0版本带来了多项重大升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款自研编码模型Composer的发布。Composer的速度达到同等模型的4倍,专为低延迟智能编码设计,大部分任务可在30秒内完成,处理速度高达200 Tokens/秒。这一突破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尤其在交互式编程场景中表现突出。

新版本重构了IDE交互逻辑,引入多智能体模式,支持最多8个智能体并行运行。通过git worktrees或远程机器防止文件冲突,这一设计大幅提升了复杂项目的协作效率。同时,将浏览器嵌入编辑器的创新功能,为前端开发带来便利,开发者可直接在浏览器选定元素,Cursor会自动识别对应代码。

Composer模型采用专家混合(MoE)架构,通过强化学习专门优化了软件工程能力。训练过程中,模型不仅能处理代码修改和方案规划,还掌握了执行复杂搜索、修复linter错误以及编写运行单元测试等高级技能。Cursor基于PyTorch和Ray构建了定制化训练基础设施,采用MXFP8 MoE kernels与专家并行技术,在数千张NVIDIA GPU上实现了高效训练。

实测显示,Composer在前端UI效果生成方面表现优异,虽然逻辑处理仍有提升空间,但生成速度获得广泛认可。早期使用者普遍反映模型响应迅速,多智能体模式特别适合宽屏工作环境。不过也有开发者指出,其智能程度相比Sonnet 4.5和GPT-5尚有差距。

此次更新还新增了代码审查功能,简化了跨文件修改的查看流程,并引入了语音编程模式。Cursor开始淡化对外部模型的依赖,转向以自研模型为核心的技术路线,这标志着公司从”套壳”工具向自主创新转型的战略转变。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 2025大会上特别提及Cursor,证实了其在业界的广泛采用。

尽管Cursor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AI编程工具的市场心智,但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其自研模型的真实竞争力仍需通过广大开发者的长期实践来验证。这次升级展现了Cursor在提升开发效率方面的持续创新,同时也揭示了AI编程工具在智能程度与响应速度之间寻求平衡的技术挑战。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866字 | 8分钟 ]
【原文作者】 新智元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讯飞星辰”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