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黑芝麻CMO杨宇欣:智驾留不下太多玩家,我们要培育机器人生态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芯片、智能驾驶、车企合作、技术创新、行业趋势
黑芝麻智能作为中国本土AI芯片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通过自研技术路线和精准市场定位,逐步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成立后,黑芝麻智能于2020年推出首款16纳米、稠密算力超过50TOPS的A1000芯片,成为国内首个高算力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这一突破性产品填补了当时行业需求空白,但也面临车企接受度的挑战。
面对早期市场观望态度,黑芝麻智能采取”联合开发”策略,与吉利等车企建立深度合作。在领克08车型项目中,三方团队通过24小时协同开发,仅用12个月就完成基于A1000的高速NOA方案落地,创造了行业奇迹。这种全栈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团队规模也从初创期的300人扩展到1000人规模的专业组织。2023年A1000实现大规模量产,使黑芝麻智能成为国内最早实现高速NOA量产的平台之一。
技术演进方面,黑芝麻智能坚持核心IP自研战略。2025年发布的A2000系列采用自研九韶NPU架构,通过支持Transformer框架提升通用性,解决ASIC芯片传统上通用性不足的痛点。该系列包含Lite、标准版和Pro三个版本,分别针对性价比市场、主流智驾场景和Robotaxi等高阶应用。与武汉大学合作的”天问”人形机器人项目,则展示了芯片在汽车以外的应用潜力。
面对行业技术快速迭代与成本压力的双重挑战,黑芝麻智能保持开放平台定位。区别于部分转向Tier1的竞争对手,公司坚持Tier2供应商角色,通过与德赛西威等一级供应商合作保持商业模式灵活性。在舱驾融合趋势下,其武当C1236芯片瞄准10万元级入门市场,通过结构性降本推动智能化普及。硬隔离技术的应用则解决了不同安全等级功能共存的难题。
市场布局呈现多元化特征。除巩固国内车企合作外,黑芝麻智能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并投资具身智能企业深庭纪,探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这种”一横一纵”战略——横向拓展AI芯片应用场景,纵向深耕汽车产业链——体现了公司对未来技术融合的前瞻判断。随着城市NOA功能逐渐成为标配,黑芝麻智能预计未来三年基础算力需求将收敛至300TOPS以内,行业将进入成本优化阶段。
在长期发展视角下,黑芝麻智能将芯片行业定义为”长坡厚雪”,强调持续投入与技术沉淀的重要性。从A1000到A2000的产品迭代,印证了其对算力需求演进的前瞻预判。当前,公司正面临从技术验证到规模盈利的关键转折,其坚持的开放平台模式与国际芯片巨头发展路径形成呼应。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从高速场景向城市道路延伸,黑芝麻智能在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方面的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7125字 | 29分钟 ]
【原文作者】 雷峰网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