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市值破5万亿美元:黄仁勋要做的不只是AI,还要接管方向盘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自动驾驶、英伟达、芯片技术、生态闭环、Robotaxi
在GTC2025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迄今为止最接近“完全体”的自动驾驶平台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 10,标志着其从硬件供应商向全栈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Hyperion 10的核心是两颗通过NVLink-C2C互连的Thor芯片,单颗算力超过1000TOPS,支持灵活的“舱驾融合”功能分配,为车企提供了更高的设计自由度。这一平台不仅实现了算力翻倍,更构建了从云端仿真到车端执行的完整生态闭环,包括DRIVE Sim仿真工具和DRIVE AV模型的协同训练体系。
技术层面,英伟达首次实现了感知硬件的“瘦身”,减少了2个激光雷达和8个超声波雷达,这一调整既降低了系统成本,也反映出其对算法能力的自信提升。与此同时,低调发布的Alpamayo-R1(AR1)大模型采用创新的“因果链”数据集设计,在复杂场景下的轨迹规划性能提升12%,近距离碰撞率减少25%,但当前仍需依赖高性能计算卡满足车规级时延要求。
英伟达宣布了2027年部署10万辆Robotaxi的激进目标,其底气来自成熟的合作伙伴网络和500万小时的真实道路数据积累。通过提供标准化的L4级底层架构,公司正在构建类似安卓的开放生态模式,显著降低了行业技术门槛。这种策略与Waymo等企业的封闭全栈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有望加速Robotaxi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进程。
回溯发展历程,英伟达的自动驾驶业务始于2015年的20人计算机视觉团队,经历了从技术理想主义到商业落实的转变。2020年与奔驰达成的“基础研发费+销量分成”合作成为关键转折点,尽管初期遭遇技术验证挫折,但通过引入吴新宙等业界人才,最终确立了全栈方案提供者的定位。当前行业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技术突破转向规模化落地能力,而英伟达凭借其生态优势正试图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市场环境方面,英伟达选择在特斯拉FSD快速推广、Waymo等竞品加速布局的关键时点推出Hyperion 10。面对预计440亿美元规模的Robotaxi爆发期,公司需要解决系统兼容性、数据安全与标准统一等核心挑战。作为支撑其5万亿美元市值的重要业务板块,自动驾驶领域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英伟达在AI时代的持续领先地位。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474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